apt-get 常用命令列表(Ubuntu & Debian 适用)
Ubuntu、Debian 管理软件使用 apt-get 包管理器(命令也可用 apt),本文罗列那些常用命令。
Ubuntu、Debian 管理软件使用 apt-get 包管理器(命令也可用 apt),本文罗列那些常用命令。
问题症状:Ubuntu 16.04 安装后无法进入登录界面,提示 /dev/sda1: clean, ***/*** files, ***/*** blocks 错误,这似乎是一个检查分区系统是否存在错误的过程,不过一直卡在该界面,显然是不正常。
开始接触使用 VPS 预装系统大多是 Linux,新手用户直观感受除了全靠命令操作外,默认语言用的也是英文,有的人可能会不习惯。Linux 系统提供有多语言支持,虽然使用过程不能完全翻译,但常规性的系统信息还是有的。
Debian & Ubuntu 使用 dpkg 包管理器,其包含一个 update-alternatives 工具,旨在解决默认首选程序的问题。在系统同时安装多个相同功能的程序情况下,可以按需设置指定程序及版本为默认。
服务器与常用桌面环境不同,基本在部署好服务后就很少登录机器,除非有良好习惯才会经常上去检查更新。要想省心解决这个问题,可以设置系统自动检查安装更新。
VPS 默认分配的主机名通常是太笼统或不便记忆。如果有多个 VPS,为方便平时管理,有必要更改下主机名。如果 VPS 面板没有提供更改选项,需要手动更改主机名。
当创建 VPS 后,应及时运行系统软件更新。以修补已知的安全漏洞,同时也避免后续部署服务可能遇到的兼容问题。各主要 Linux 发行版系统使用的软件包管理器不尽相同,因此更新命令也有所区别。
通常 VPS 使用的是服务器本地时间。如果与使用者时区不同,平时很多操作需要换算。例如查看系统日志、设置定时任务等。为免去这些麻烦方便操作,可以更改系统时区。下面介绍操作方法。
Ubuntu Server 登录后默认会显示系统状态信息,这是由一个叫 Update MOTD 的功能提供。信息包括了系统版本,官方文档链接,资源使用情况,系统通知事件等(如软件包更新可用状态)。
如果用系统镜像安装 Ubuntu,安装过程中没有 Root 密码设置选项。默认强制创建用户账户使用,特权操作需补加 sudo 命令。虽然这是建议做法,但在一些不重要测试环境,还是用 Root 账户会比较爽。
以往 Linux 发行版系统网卡名称通常是 eth0、eth1、eth2 这样命名,现在大多更改了命名方式,以固件、拓扑、位置信息等来取名,造成不好记忆识别。
自 Ubuntu 17.10 后网络配置方式有了变化,由原来的 ifupdown 改为了 Netplan 程序。虽然网上可以轻易找到 Netplan 配置教程,但对于需要沿用 ifupdown 的场景会带来障碍。面对复杂的网络配置,Netplan 还是用着不顺手。
Ubuntu 配置网络连接有两种方式,在 Ubuntu 17.10 之前通过 ifupdown 配置网络,之后系统版本改用了 Netplan。本文介绍两者配置方法,并包括设置静态 IP 和 DHCP 的示例。